禅修茶道微信公众平台

骨干义工提升班|客家擂茶擂台赛

日期:2021-04-05 22:45:36 浏览次数:1

2021年3月25日至28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禅修茶道传承和推广团队来到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学习采茶制茶,深入了解当地的茶文化。本次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客家擂茶擂台赛,目的是通过擂茶比赛,将客家擂茶文化广泛推广。

擂茶比赛分六组进行,成员们提前分工合作,撰写比赛计划、制作演讲资料、测试配方、准备工具道具和食材等。教学部提倡大家大胆创新、围绕客家文化、养生功效、制作方法、奉茶礼仪等方面展开工作。



讲师妙玖是客家人,首先由她为大家讲解擂茶知识,演示擂茶制作方法。讲师的讲解十分地道接地气,将擂茶的历史、发展,客家特色、客家文化诠释得淋漓尽致。一曲打着快板、用不同方言演唱的《擂茶谣》更是将本次来自珠三角地区、四川、海南、北方讲师团的学员逗乐了,也将天南海北的的文化迅速融合起来。

比赛分两场,第一场于26日在梅州五华松冈嶂茶园进行,禅修茶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仁炟长老和茶园负责人李总亲临现场观摩指导,场面热烈。

抽签决定出场顺序。出场的第一组从茶席设置、入场仪式、到出品的擂茶一路惊艳全场。结合茶道的先净手后入场仪式,让普通的擂茶瞬间上升到“阳春白雪”的段位;茶席的布置古典唯美,让观众首先享受到的是视觉的盛宴 。出品的两款擂茶也是令人耳目一新:一款有西式时尚下午茶的感觉,另一款有中式宫廷茶饮的隆重,观赏之色香味俱全,品饮之辛福感爆满。

接下来两组的展示都让人叹为观止。一组欢乐入场,小组成员化身一家人,以小品的形式热热闹闹擂茶,真情展现姐妹情深,温馨喜人;另外一组则在客家情怀上让现场观众感动落泪,传统擂茶,传统服饰,犹如历史纪录片。

在体验环节,仁炟长老和李总亲自上场,排排坐,一起擂茶,将比赛推向高潮。


第二场擂茶赛在梅州蕉岭龙潭寺进行。学员们分工合作,擂茶赛精彩纷呈。

有的小组精心准备小品节目展现擂茶的魅力,展现游子在外为客,归来有茶,有茶就有家;还有参展小组精心准备,茶具茶品茶点皆与境相应,辅以优雅的奉茶仪式,一亮相即迎来阵阵掌声;还有小组将现代化料理机搬上讲台,提倡时尚简约、方便快捷,以及工具和材料的包容性,南北融合,祝愿养生擂茶能迅速普及、惠及大众。

最终,第二小组的作品《梦里茶香 梦里客家》以总分第一名夺冠。仁炟长老给冠军组的全体组员发放奖品,持续两天的擂茶擂台赛,在一片欢乐祥和中圆满落下帷幕。


各参赛小组精心准备的擂茶

擂茶于2011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禅修茶道作为非遗传承团队,也希望通过茶道、音乐、艺术、养生等形式,将擂茶和客家的优良传统文化弘扬出去。

本次擂茶擂台赛,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包括擂茶的养生配方、制作方法、文化内涵等,我们将一一为大家呈现养生擂茶系列专题文稿,敬请关注!

【附:擂茶历史知识】


茶是中国文明的一大特色。中国茶坛堪称世界之最: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是中国。据记载我国的饮茶的方式似乎从开始就与粥擂茶有关,即把茶叶碾成末,掺在米中煮成粥,称为米茶,或叫茗粥。三国魏张揖的《广雅》已有关于米茶的记载,时人已习于用葱、姜、桔皮等作飧料。

擂茶文化是客家文化的代表之一,据调查,梅州地区靠近揭西、陆河的五华县南部地区的乡镇如棉洋、桥江、梅林、龙村、硝芳、丁畲一带的客家人都有吃擂茶的习惯。当地群众把这项习俗作为一种饮食保健和热情待客的重要方式,到今天,普通人家都还在坚持做擂茶。

擂茶之所以能够在客家地区保留下来,跟客家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经济背景、自然条件等因素都有很大关系。就饮茶而言,唯有擂茶,可以自采自制,既能充饥,又可解渴,有清凉解暑、消痰化气、健脾养胃、滋补长寿及防范和治疗瘴疠等诸多疾患之功能,客家人一直视之为饮料中的佳品。既不失茶道之情趣,又不受经济之困扰,因而使擂茶能在客家地区长期传承下来。

撰稿:吉彩
摄影:妙丰 吉艳

禅茶书院微店

禅茶书院微店

禅修茶道微信公众平台

禅修茶道微信公众平台

深圳市正觉文化发展中心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13550号-1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梧桐山赤水洞村93号4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