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荈賦》所謂“水則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頸疾。又水流於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降以前,或潛龍蓄毒于其間,飲者可決之,以流其惡,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
茶事中,水可是一篇大文章,早就想做了。
山水者,山中之泉水,也可包含山中溪谷中之清流;江水,水系南方多稱江,北方多稱河,這與長江在南方而黃河在北方可能有些關係,上古概稱為水,如漢水、淮水、濟水、泗水、渭水、涇水等,殆水與川,古一字也。
以今觀之,山水仍為上,江水已不可汲用,城市之井水也多不可用,皆因污染之故,鄉野之井水是否可取,則需要根據所在環境而定。
即使在唐代,江水居於井水之上,也是不好理解的,畢竟江水是混雜眾流的,就算是沒有工業污染的時代,生活污染也是在所難免的,江流越長越大,沿途匯入的支流就越多,污染也越多,水質越差,所以不管任何時代,若說江水能好過井水,我都是持不同看法的。
乳泉,石乳也,指從水從石中滲出如乳。此確實是一等好水!明人《煮泉小品》也认为“泉非石出者必不佳”。大凡此水,又以出於半山特別是山麓者為上。蓋因山上之水,如雨水,入土壤後,又慢慢滲入岩石層,經岩石層的過濾,同時溶解了岩石內的微量金屬和微量鹽類,實際上形成了礦泉。而滲透的岩石越深厚,則礦物含量越豐富。當然,礦物含量多也不是一味的好,也是一分為二的,有益於人者,有无益乃至有害於人者,鈣、鎂是最容易被水溶解的兩種礦物,但當鈣、鎂含量過多時,就是硬水,硬水雖也是含礦物質豐富的水,可不是什麼好水,是腎結石、膽結石的禍根之一。
所以有必要把當代軟水、硬水的概念在這裏明確,有利於大家一分為二地理解礦泉水:
我國測定飲水硬度是將水中溶解的鈣、鎂換算成碳酸鈣,以每升水中碳酸鈣含量為計量單位,當水中碳酸鈣的含量低於150毫克/升時稱為軟水,達到150—450毫克/升時為硬水,450—714毫克/升時為高硬水,高於714毫克/升時為特硬水。
硬水含有大量鈣鹽和鎂鹽離子,這種水在家庭使用時,不能使肥皂產生泡沫,還會在所洗滌的衣物上沉澱一層水垢;在燒開水時會在壺底和熱水瓶底部漸漸地結上一層堅硬的白色水垢。水裏面鈣鎂離子含量過高的水,長期食用會造成膽或腎結石
水中的鐵鹽和錳鹽離子也是使水變硬的原因之一。含有此離子的水會把肥皂沉澱出來的水垢在織物上產生銹斑,若再漂白卻使污斑變得更糟。這種水用來泡茶時,茶水面上會顯出一層“水皮”,且茶的清香味兒也不翼而飛。水中的鎂的硬度會使水帶有腐蝕性和明顯的酸性,還會有一種會刺激眼睛的金屬味。鎂鹽是一種輕瀉劑。
硬度在150—450毫克/升的水,對健康最有利.
以上軟硬水資料來自百度
從半山或山麓從岩石縫中滲出的水,基本經過一定厚度的岩石過濾,也融入一定的的礦物,多數情況下,這種水是好的。說多數情況,就是排除鈣鎂含量過高的情況。